服务热线

13103866733
网站导航
主营产品:
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展示

典型案例展示丨数智文创·协同破界——职教合作激活文旅经济活力

产品时间: 2025-11-07 02:57:30 |   作者: 乐鱼官网客户端

详细介绍

  

典型案例展示丨数智文创·协同破界——职教合作激活文旅经济活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渝府发〔2023〕22号)文件精神,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基于艺术类职业院校发展定位,2023年5月与五粮液集团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普拉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校企通过举办文创比赛、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现将总结如下:

  校长主持部署工作,分管校企合作副校长主抓,校企合作处组织落实。为保障与普拉斯公司合作项目推进,校企双方组建执行力强的工作队伍。工作小组以分管副校长、普拉斯公司包装研究所副所长为组长,科研处处长、校企合作处副处长及相关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小组依据校企合作协议,依托具体项目,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在项目各方面协同合作,确保整体效果与合作成效。

  面向学校师生,校企共同开展“普拉斯”杯文创设计大赛,以五粮液为主题,涵盖形象 IP、白酒包装设计、智慧家居等系列,着力激发师生创作热情与创新思维。大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企业真实项目需求为导向,助其了解行业标准与市场趋势。参赛作品经校企专家评审,优秀设计被应用于普拉斯公司实际生产,增强学生成就感与职业认同感。截至2025年6月,已举办2届大赛,同时启动第三届文创比赛。企业投入资金40万元,两届共征集作品600余件,200件作品获奖,发放奖金20余万元,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了学校社会影响力。

  合作期间,学校与企业推行无障碍对话沟通机制。一方面,企业发挥行业优势,邀请资深设计师组织师生开展项目设计研讨活动,分享行业前沿动态与设计理念,提升师生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人才教育培训注入新活力,也为校企合作找到可行途径;另一方面,普拉斯公司依托学校师资优势,在学校组建五粮液文创产品设计专业团队,组织教师赴企业组织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公司员工专业水平。通过双向互动,校企整合资源,使人才教育培训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3.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2023年12月,双方牵头组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基于共同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与企业组织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项目,主要形式如下:

  (1)学校结合自己专业特色,与荣县土陶创意园及大师工作室在教师实践、学生实训等领域合作,优化配置教育与企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全面整合资源搭建零距离对线场“名家大师进校园”活动,邀请了庞茂琨、焦兴涛、段胜峰、周利、康宁、侯宝川、翁凯旋、梁明玉等业界名家大师,通过现场示范和专题讲座等形式,搭建师生与顶尖专家交流的平台,拓宽师生艺术视野与创作思路。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队伍建设是基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中,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需要明确,由校方领导亲自部署和推进,确保合作项目能获得充分重视和资源支持。同时,组建一支具备强大执行力的工作队伍,明确分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此模式不仅可有效提升合作效率,还能切实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得到充分考量与实现。

  (二)创新合作模式是提升教育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将优秀设计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中,实现教学与市场的紧密结合。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互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增强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实现了校企双赢的局面。

  (三)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长远之计在于推动职业教育与文创设计行业的发展。学校与普拉斯公司开展合作,开创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酒文化的深层次地融合之路,为成渝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吸引新生力量参与到“五粮液”文创设计中,不仅为品牌注入了时尚和艺术元素,也赋予品牌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进而提升“五粮液”品牌在新生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促进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学校立足现有专业布局,以与行业标杆性企业普拉斯公司合作为起点,一同搭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创设计行业产教融合平台,这是职业教育与行业有机衔接的缩影,是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合作模式具有典型性、创新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能够在别的行业和领域推广应用,推动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核心要点。城市之间在资源共享、人才流动、产业链整合等领域开展的合作,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高就业质量、推动产教融合与资源共享、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以及扩大区域影响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