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一样、不一样的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点:
答:IP电话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或其他使用IP技术的网络,来实现新型的电话通讯。现在市场已有IP电话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基本上就是把普通电话机和语音网关二者结合起来,帐号和密码是在软交换服务器通过电话机的mac地址认证,通过网线,能够拨打所有电话,同时内部电线.试说明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与面向无连接的交换方式有何不同?分组交换方式中面向连接的交换与电路交换中面向连接的交换有何不同?
答:网络拓补结构按形状可大致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总线/星型、网型。星型主要流行于专用分局交换机,大部分通过集线器实现其功能。环型主要使用在于微机局域网常用拓补结构之一,适合信息处理系统和工厂自动化系统。总线型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适合于信息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领域。树型是总线型的扩展。总线/星型使得用户容易实现配置和重新配置网络设备。网型是将多个子网或局域网连接起来构成的网络拓补结构。
②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增大5%~10%,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也许会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3.简述OSI参考模型由哪些部分构成?试说明数据在中间节点OSI模型的应用?试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优缺点?
答:OSI参考模型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它不关心各子网使用的硬件设备,但要求运行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远程路由器是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相应的设备OSI与TCP/TP的对比:
答: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要建立通道才可以接送和发送信息(TCP),而面向无连接的,不用建立通道,就可以直接发送信息。(UDP)。(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幅度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些。
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一定要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5.试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来解释IP电话?可视IP电话?以及可视IP怎么来实现同步技术?
答: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设置一条完全的通路,在线路拆除之前,该通路完全有一对用户完全占用,交换效率不高。而分组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了最大长度。在数据网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是分组交换技术,它适用于中等或大量数据交换的情况。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
TCP/IP只有4层,其他的还有三点最主要的区别:第一,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座位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ISO最初只考虑到全世界都是用统一的标准共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连在一起。
第三,TCP/IP较早就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而OSI只是后来才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的。
4.TCP/IP中的IP地址如何分类?试举例说明哪些是A类、B类、C类?在现有通信网络中IP地址有哪些分类?